12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会议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如何理解需求侧改革?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1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就这一问题谈了两点看法。
第一,需求侧改革是推动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格局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建立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积极建立完备的内需体系,这些实际上离不开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只有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推动需求侧改革,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才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创造需求与供给的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才有利于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推动需求侧改革,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消费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带动在逐步增强,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非常明显,但是消费的水平和品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我们看到新型消费发展态势良好,但在扩大新型消费中间仍有不少的堵点和难点,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解决。同时,扩大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完善消费环境这些方面还有不少制约因素,也需要通过改革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工作持续多年的一条主线,但今年除了供给侧,年内多个重要会议还特别提到了需求侧。
3月2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定调要扩大内需。
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那么,“需求侧改革”如何“改”?从哪些方面“改”?
有专家认为,从“需求侧管理”升级到“需求侧改革”,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劳动收入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这是需求侧改革的最重要方面。
要改善消费环境,推进消费需求由商品消费为主转向服务需求为主,扩大服务领域改革开放力度等都是需求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做好需求侧改革必须要和供给侧改革相互平衡,相互促进。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将会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有专家提出,需要从“内循环”机制方面去理解中央将“需求管理”上升到“需求侧改革”。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是着力点:一是坚持“房住不炒”,构建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和再分配政策,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三是“新基建”为代表的新型政府投资仍会是重要抓手;四是绿色消费或兴起;五是人口生育政策或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