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首页
  • 政策发布
  • 政策解读
  • 政策研究
  • 专家论坛
  • 决策咨询
  • 政策建议
  • 国际经验
  • 地方创新
  • 党政图书
  • 特别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评论
  • 收藏

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需求侧改革,释放哪些信号?

  •  
  • 时间  2020/12/15 10:09:29
  • 收藏
  • 评论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这是自2015年我国首次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强调“需求侧改革”,此前大家更耳熟能详的是“需求侧管理”。从“管理”到“改革”,意味着未来需求侧将迎来一些制度性变化,一些更长期的政策安排。那么,什么是需求侧改革?需求侧改革怎么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什么是需求侧改革?

1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刘鹤副总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文。文章指出,深入理解新发展格局的内涵,科学指导实践,需要把握好几个重大关系。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看,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质量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市场需求。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需求侧管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始终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从论述看,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结合,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侧管理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

为什么要进行需求侧改革?

提出需求侧改革,是基于当前发展新形势做出的科学判断。2015年1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整个“十三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

“十三五”完美收官,“十四五”开局在即,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也为工作重点转向需求侧改革准备了条件。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市场的供需力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总需求不足、需求结构不合理、需求渠道不畅通的矛盾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影响未来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障碍。当前,为使供给端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单靠改革供给侧是不够的,必须要需求侧协同发力。因此,加快需求侧改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发展动力充足和持久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就在逐步培育强大的内需市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让我们意识到国内市场、内需的重要性。”中央党校研究员张春晓说,这十几年来,通过需求侧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内需已经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下一步扩内需要着重解决一些难啃的硬骨头,一些结构性问题,管理的方式不再适用,需要以改革之手去化解。

需求侧改革怎么改?

注重需求侧改革并不是平均用力,而应有所侧重。专家认为,当前,要牢牢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进一步释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强大潜能。在此基础上,重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第一,牢牢把握消费需求改革这个关键点。“十三五”以来,中国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6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拉动力。因此,要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全面促进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此前曾明确表示,“十四五”将全面促进消费,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发展服务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张春晓认为:“我国居民储蓄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消费增长潜力很大。关键是要让大家敢消费、方便消费。”例如,可以通过完善社保、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机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第二,始终坚持对投资需求的支持和引导。尽管近些年来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但仍是不可或缺的动力。为应对疫情冲击,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了鼓励投资政策,但目前仍存在投资结构不合理,民间投资积极性受到抑制,投资效益尚有待提高等问题,妨碍了投资需求进一步扩张。这就要求,一方面尽快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将更多投资引导到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上去。另一方面,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此外,要营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强化投资的效率和效益意识,防范重复投资、过度投机性投资等问题。

第三,高度重视国外需求的挖掘和激发。受疫情影响,国外需求受到较大冲击,但在国内疫情向好后,也呈现出明显反弹,中国迅速成为满足全球需求的最大供给国。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规则,提高国内供给质量,提升中国制造的美誉度,创造更多国外需求。


(来源:中国政策研究网)
责任编辑:
+1
0

附件下载

热门标签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中央1号文件
  • 历届三中全会

热文

  • 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 黄守宏: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 黄守宏: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 有奖征集| “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主题摄影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