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首页
  • 政策发布
  • 政策解读
  • 政策研究
  • 专家论坛
  • 决策咨询
  • 政策建议
  • 国际经验
  • 地方创新
  • 党政图书
  • 特别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评论
  • 收藏

怎么加强扶贫资产项目管理?这些地方这样做

  •  
  • 时间  2020/12/13 21:57:20
  • 收藏
  • 评论


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资金资产项目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持续发挥效益。”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加强扶贫资金资产项目管理,具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财政部在工作中强化了五个“坚持”,打出了一套监管“组合拳”,有效提升了扶贫资金监管水平,为资金精准高效使用保驾护航。

一是坚持制度先行,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制度是保障扶贫资金安全最重要的藩篱。各级财政部门应注重以制度促规范,严格资金管理使用程序,制定资金使用“负面清单”,着力扎紧制度“笼子”。同时,突出监管重点,增强监管合力,推动形成扶贫资金监管工作“一盘棋”格局。

二是坚持追踪问效,加强扶贫项目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机制,每年开展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引导地方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组织开展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目标填报和绩效自评,目前已实现绩效自评100%覆盖,切实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财政扶贫领域监督检查。把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作为日常监管的重点工作,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重点资金和重大政策,持续组织开展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坚决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

四是坚持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将相关41项资金纳入扶贫资金总台账管理,探索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五是坚持阳光扶贫,严格执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开制度。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公开是最好的监督。要求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交上明白账,主动接受社会各方监督。

有了中央层面的高位推进和具体部署,各省份因地施策,探索出诸多亮眼经验,为各地扶贫资金运行建立起了“安全阀闸”。

陕西省三原县:建立资产台账,强化资产管理

为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营,稳定收益,应加强后续管理维护,建立健全相关资产后续管护制度,严格明确保管、使用和维护等各环节责任,规范台账管理、运行管理、维护管理和处置管理。

陕西省三原县对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了梳理,按照资金量将年度项目计划反馈各乡镇,由乡镇结合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成果,核实资产状况,建立完善扶贫资产清单。对已形成的扶贫资产,在确定权属基础上,扶贫资产所有权者对所属扶贫资产分年度、分类别、分项目进行登记造册,分别建立行业部门、镇、村扶贫资产台账,县级建立扶贫资产总台账。按有关会计制度完善财务账目,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完整反映扶贫资产的增减变化和使用情况。三原县财政局会同县扶贫开发局、县农业农村局、逐镇逐项进行指导,帮助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做好扶贫资产登记入账工作。

安徽省太湖县:明确管护责任,强化日常监管

为有效解决资金监管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安徽省太湖县不断完善扶贫资金监管政策设计,创新扶贫资金监管方式,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强化结果运用。

一是督绩效,强化工作调度。坚持“花钱必问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对扶贫资金实行“线上+线下”监督两条线,不断强化监管手段,通过定期监测扶贫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分析绩效目标执行情况,适时召开专题调度会,深挖问题根源,坚持即知即改,不断压实扶贫项目主管部门责任,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绩效。

二是严监管,强化问题整改。2016年以来,太湖县将扶贫项目资金列为年度常态化监督检查范围,县扶贫、财政、审计和监察等部门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检查扶贫资金政策措施落实、资金拨付管理、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把扶贫资金的监管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

广西省:“六大举措”解决扶贫资金滞留闲置

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切实解决好扶贫资金“趴在账上睡觉”的问题,减少资金滞留闲置,广西省立行立改,扎实推进闲置扶贫资金专项整改工作。

一是开展大清理行动,全面清理闲置资金。大清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清理、项目清查和完善制度等,采取清单管理的方式对结转结余资金进行分类处理。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加快拨付速度。出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省内各级扶贫资金下达的具体时间限制,为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预留出时间和空间,明确了加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执行进度的责任主体,确保资金拨付管理更加有效。三是减化评审环节,缩短前期准备。自治区指导各县在确保安全规范的情况下,尽量简化项目审批和实施程序,促进项目及时开工和推进。四是提高行政效率,压缩工作时限。推行三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核拨付限期办结制,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压缩政府部门各个环节的办理时限,减少财政资金滞留时间。五是探索乡级报账,加快资金运转。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及财政所的力量,将工作责任和权限适当下移,分流部分扶贫项目的验收、审核、资金拨付工作,加快资金支出速度。六是强化通报约谈,层层传导压力。自治区、市、县三级全部建立起扶贫资金通报约谈制度,设立“红黑榜”通报制度,从严、从实、从早抓好财政扶贫资金支出进度。

山东省临沂市:“四统五化”提升资金资产管理水平

为安全、公平和规范使用扶贫资金,防止资金发生“跑冒滴漏”等问题,确保扶贫资金管住不流失、管活提效益,山东省临沂市探索建立了“四统五化”管理机制和模式。

“四统”:一是实行资产统管。明确扶贫资金资产的管理主体,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实现“村财镇管”。二是实行收益统分。要求扶贫资金投入合作社或企业,实现收益用于帮扶贫困户的比例不能低于70%,确保将扶贫资产收益滚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防止出现“一顶帽子戴到底”的现象。三是实行平台统揽。依托农业经管部门“三资”管理平台,加强扶贫资金资产管理,随时掌握扶贫对象动态调整、项目进度,资金拨付、资产的增减变动及收益分配等情况,切实做到“一网清、时时清、事事清”。四是实行绩效统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审、帮、促”作用,严格按照“项目建上、审计跟上、全程管控”的要求,对每个扶贫项目、每笔扶贫资金把好审计关口,有效保证扶贫资金的规范安全高效使用。

“五化”推进模式,旨在提升扶贫资金资产管理水平。精细化核算,促账清物实。实行资金统支,强化会计核算,严格资产登记,对扶贫资产现有情况、变动情况、合同履约等情况进行季度核查,有效防止村扶贫资产的流失。专业化指导,促规范有序。优化体系设计,加强技术指导,加大培训力度,坚持“专业人干专业事”,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借智借力,提高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成效。全程化监管,促风险防范。规范审批程序,创新公示方式,实施风险预警,完善绩效评价,通过事前、事中、事后跟踪式监督,实现扶贫资金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差异化分配,促公平公正。建立收益滚动使用、差异化分配机制,按照“重贫多发、轻贫少发”原则,拉开分配级差,因户因贫精准分配,确保一次分配精准、二次分配公平。制度化保障,促运转长效。压实各方责任,细化工作程序,严格考核问责,通过完善制度保障,推进扶贫资金资产管理常态化、长效化发展,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地、不落虚不落空。


(来源:中国政策研究网)
责任编辑:
+1
0

附件下载

热门标签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中央1号文件
  • 历届三中全会

热文

  • 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 黄守宏: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 黄守宏: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 有奖征集| “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主题摄影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