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据了解,这是4年多的时间内,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召开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相关的座谈会,之前的两次分别是2016年在长江上游的重庆、2018年在长江中游的武汉。
那么,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关键在于协同推进,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为此,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其次,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一方面,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将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合,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另一方面,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相融合。沿江省市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各自定位,主动向全球开放市场。比如,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乃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龙头,应更好落实国家战略,率先探索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
再次,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第一,要勇于创新,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创新,加紧布局、加快突破,全力攻克核心技术,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第二,突出特色产业、发挥区位优势。引导企业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参与跨区域合作,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共同推进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产业层次。第三,不断优化人才政策、创新机制。长江经济带沿岸集聚了大批高校、院所、企业,要精准锁定全产业链人才,推动院校地企有效合作,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建设,激发各类主体活力。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已融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的政策制定、执行等全过程,伴随各项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一体化建设进程将显著加快,成为新的高质量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