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千百年来,永定河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
《弯弯的永定河》的小说故事,就深深植根于永定河两岸的乡村土地。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这里安定的生活被日军的枪炮声打破。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明日的希望,永定河沿的人们团结起来,与日军、伪军、匪帮进行殊死抵抗。从民众自发组织,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历经与敌伪的不断斗争,逐渐发展壮大、走向成熟,成为威震京南的独立营。
尽管抗争之路漫漫,但我们在小说中并没有看到悲观失望。主人公、勇敢机智的独立营营长王河桩将起初只有几人自发形成的“义勇队”,发展成一支战斗在永定河岸边的抗日队伍,经受住了巨大考验。1941年6月,日军调集两万多兵力,对冀中十分区实行“铁壁合围”。一队队的鬼子伪军,在村庄间、田野里,篦头发一般反复搜寻,几乎使王河桩的这支抗日武装被彻底消灭,上百人的队伍,最后只剩下十几人。但这只抗日队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危难关头,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有限力量不屈奋斗。
书里还描写了情义满天的洪派、木讷但内心勇敢的水生……小说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抗战故事曲折生动,扣人心弦,语言也十分鲜活,具有地方特色。
“虽然我有幸躲过了那炮火连天、血雨腥风的年代,没有亲身经历那段苦难,但老人们口中那血淋淋的事实,仍让我毛骨悚然,感触万千。”作者倪勤这样说。
卷首的“谨以此书献给抗日先烈和在抗战中历尽苦难的乡亲们”一语,体现了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乡土文学,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文学。《弯弯的永定河》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温暖、严谨的记录,其价值更在于立足当前,对过去进行翻阅和思考。永定河畔英勇抗击敌寇的历史长卷,应该,也将永远被世人所铭记!
(来源:中国政策研究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