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很多人都会唱,但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其实,《大刀进行曲》早在1937年7月就已面世,歌曲描绘的,是第29军“大刀队”的长城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军蓄意挑起七七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一时间,卢沟桥畔狼烟四起。国共两党对日本的侵略迅速作出反应,表明了坚决抗战的态度。军长宋哲元所率领的第29军坚守宛平城,不为困难所屈服,谱写了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
这本《卢沟桥抗战》,正歌颂了这群29军官兵。军中的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何基沣等,都是响当当的抗日名将。
佟麟阁将军是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1937年7月28日,佟麟阁率部死战,在撤退时被一块弹片击中头部,年仅45岁的他壮烈殉国。
就在同一天,132师师长赵登禹也在枪林弹雨中,以慷慨赴死的勇气、血战到底的决心,献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洪流。
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南沟沿、北沟沿分别改名为佟麟阁路、赵登禹路,以示纪念。
“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国难之时,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在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共地下党员、进步学生、爱国人士及广大民众积极支持卢沟桥抗战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唤醒了东方的睡狮。
岁月沧桑,转瞬间,卢沟桥事变已83周年,那悲壮的历史一页,早已写入中华民族光荣的御敌史。
作者刘俊杰的父亲曾是29军老战士。自幼他就听父亲和村里的许多乡亲讲29军抗战的故事,写就了《卢沟桥抗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一起走进83年前的历史风云之中,通过了解卢沟桥抗战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来源:中国政策研究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