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今年就要全面收官了。这意味着,农村建卡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贫困县将全部摘帽。但要注意,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向乡村振兴转换的起点。同时,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
那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怎么有效衔接?消除绝对贫困以后,那些相对贫困的欠发达地区、低收入人口怎么办呢?
首要的一点是,要做好政策的衔接,工作的衔接。脱贫攻坚战中那些好的政策,比如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劳务扶贫,要延续下来,临时性的政策要转化成常态化的制度。
乡村振兴还要用好脱贫攻坚的经验。可以选择一批已经摘帽两年以上,并且稳定脱贫的县作试点,分享他们的好政策、好制度、好办法。
摆脱贫困后,乡村更需要蜕变得美丽宜居——整治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要继续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通信、电网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农村供水、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农村改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才可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发钱发物“一发了之”、统一入股分红“一股了之”、低保兜底“一兜了之”都不行,只会形成“政策养懒汉”。所以脱贫摘帽后,在继续加强财政、金融、土地等各方面支持的基础上,要注意调整政策,形成有劳才有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充分调动农民依靠自身能力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移风易俗,引导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来源:中国政策研究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