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到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正如总书记自己所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为什么必须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不管任务多么艰巨、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这个承诺都要兑现。”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一诺千金。
走什么样的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事关脱贫攻坚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确立了由精准脱贫、精神脱贫、协同脱贫和廉洁脱贫组合起来的方法和举措。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时形象地说,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遍撒胡椒面”解决不了大问题。必须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找准“贫根”,对症下药,精准扶贫方略在一个个贫困山乡落地生根。
2016年7月,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授人以渔,才能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中国东西部结对牵手、协作扶贫,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扶贫故事”。2020年3月,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说,长远看,东西部扶贫协作要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区域合作,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
习近平还曾强调,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从太行山深处到武陵山腹地,从沂蒙山到大别山革命老区,从秦岭腹地到乌蒙山区……厚植民生情怀,坚定必胜信心,我们必能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