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首页
  • 政策发布
  • 政策解读
  • 政策研究
  • 专家论坛
  • 决策咨询
  • 政策建议
  • 国际经验
  • 地方创新
  • 党政图书
  • 特别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评论
  • 收藏

全国大多数地区已是低风险区,口罩能摘吗?

  •  
  • 时间  2020/5/21 13:26:31
  • 收藏
  • 评论


目前,我国除吉林舒兰市等5地为中高风险地区,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已是低风险地区,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发生了积极显著的变化。立夏过后,气温逐步攀升,不少人觉得戴口罩“捂得慌”,有人说,是不是已经安全,可以摘口罩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低风险,不是没有风险。暂时不主张彻底摘口罩!大家都应谨记,自我防护是预防新冠肺炎和其他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时刻做好防护工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低风险区?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规定,以县市区为单位,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为低风险地区。

其次,低风险≠放松。

“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已是低风险区”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为疫情防控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仍处于疫情严重阶段,中国以外新冠确诊病例达到416万例,过去一个月,海外确诊病例单日新增7.8万例。

除了需要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散发的本土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也不能忽视。近日,吉林发生聚集性疫情,再次体现了新冠病毒传染性强、隐蔽性大的特点。所以,在疫情总体缓和但风险仍然存在的新形势下,我们还是要自觉遵守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不聚集的防疫守则。

1、勤洗手

洗手是减少手部细菌、病毒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之一,正确洗手是关键。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使用流动水,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每次洗手应揉搓20秒以上,要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净。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

2、戴口罩

在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之前,应该继续保持戴口罩的习惯,尤其是这四种情况:

一是人员密集的场所,例如乘坐电梯、公共交通工具,应随身带好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

二是特定场所的工作人员。例如火车站、机场、公共交通工具、养老院、福利院、监狱的工作人员应该佩戴口罩。

三是部分重点人员。包含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境外来的回国人员,应该佩戴口罩。

四是有职业暴露情况的工作人员,例如医护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的警察、保安,保洁人员等,这些人群也应该在工作时佩戴口罩。

3、勤通风

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时间开窗通风,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每次开窗通风的时间建议在20-30分钟,如果只将窗户开个小缝,通风时间应达到30-60分钟,建议每天开窗通风3-4次。

4、不聚集

要继续保持不聚集、不聚会、不聚餐,少流动,保持社交距离。管住腿,少出门,不要急着逛街、聚会,一切都要再等等。特别是已经复工、复产和开学的群体一定要减少聚集和流动,尽量做到工作单位——家,学校——家两点一线。

现在餐厅和商场都陆续恢复营业了,我知道很多小伙伴在家闷了几个月已经急不可待了。但是,越是到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越是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放松警惕!再等一等,等到真正可以摘下口罩再相见,不是更痛快吗?


(来源:中国政策研究网)
责任编辑:
+1
1

附件下载

热门标签

热文

  • 中国言实出版社打造对外出版品牌——知名作家实力开讲 共话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党组成员孙国君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
  • 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修改情况
  • 政研网带您看“两会”:三位部长回应公众对政府工作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