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首页
  • 政策发布
  • 政策解读
  • 政策研究
  • 专家论坛
  • 决策咨询
  • 政策建议
  • 国际经验
  • 地方创新
  • 党政图书
  • 特别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评论
  • 收藏

奋力开创易地扶贫搬迁“贵州模式”

  •  程晖 吴承坤
  • 时间  2021/2/22 14:32:35
  • 收藏
  • 评论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如何确保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和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由搬迁安置向后续扶持转移,贵州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

实施挂牌督战,聚焦重点环节提质增效。贵州省生态移民局围绕贵州省委、省政府“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决策部署,制定易地扶贫搬迁挂牌督战工作方案,抽调18名干部组建由局领导分片联系的3个片区督战工作队,巡回驻扎县(区)开展督战工作;抽调10名干部专门负责“9+3”重点县挂牌督战。形成“划片督导、分区作战、专人包保”的督战模式和上下贯通、指挥灵活、工作高效的督战组织体系。重点聚焦教育医疗、稳定就业、拆旧复垦等问题,组织力量、深入一线进行督战。截至2020年6月底,纳入全省挂牌督战的96个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项目和7个配套医疗项目如期建成,并按时于2020年9月底投入使用;拆旧复垦任务全面完成,实现“应拆尽拆、应垦尽垦”,并完成验收;有劳动力搬迁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各地还同时围绕工程建设、真搬实住、拆旧复垦、资金使用、后续扶持、问题整改以及档案资料管理等7个方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回头看”,省直相关部门共同开展专项督导。通过“回头看”,全面排查存在问题和风险隐患,查漏补缺,整改落实,确保问题动态清零,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统筹新冠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多举措确保搬迁劳动力稳就业。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搬迁劳动力外出务工难,滞留当地劳动力多;加之县内就业承载不足,搬迁劳动力就业落实率由2019年底的87.3%下降到2020年3月的78%。为了克服疫情影响,统筹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全省上下坚持就业优先,多种举措稳定搬迁劳动力就业。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培训、就业、金融、税收、财政、创业、县级自主、水电、场地租赁、疫情期间外出务工、权益保障等17条“硬核”措施促进就业。同时,金融机构全力保障资金支持,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国开行贵州省分行等提供金融政策支持,如会同农发行贵州省分行签订协议,明确力争5年内累计投入信贷资金高于200亿元,其中配套产业投入高于160亿元,全力支持安置区发展配套产业。2020年12月21日,由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生态移民局与农发行贵州分行共同签署《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合作协议》。此外,全省还发展扶贫车间支持就近就业。通过大力创办扶贫车间935个、开发扶贫基地212个等措施,开发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岗位6891个,有效解决疫情期间部分搬迁群众无法外出务工问题。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88.64万人,综合就业率91.92%,较疫情期间上升13个百分点。

纵深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巩固脱贫成效

2020年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机制有序运转,“五个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上下互动、左右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继续发挥作用,后续扶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在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基础上,各安置点累计新(改、扩)建669所配套教育项目、440个医疗配套项目,解决了38.17万搬迁群众子女就学问题,满足搬迁群众基本就学、就医需求;搬迁群众社会保障有序衔接,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搬迁群众全部缴纳医疗保险,97.64%的适龄搬迁群众已缴纳养老保险,99.99%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已按程序完成安置地城市低保转接手续;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了综合服务全覆盖。

二是就业扶持体系多样化。利用对口帮扶资源、加大劳务输出组织程度等,巩固外出务工就业;支持安置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引进扶贫车间、组建建筑施工队、家政服务、保洁公司、物管公司等,开发就业岗位,促进留守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鼓励在安置点周边或易地发展配套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稳就业;新增或调剂保洁保绿、治安协管、护河护路等公益性岗位,促进困难群体托底就业。

三是多元文化服务激发内生动力。宣传、文化等部门统筹联动,在安置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活动,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明素质,改变传统陋习;工、青、妇组织创建“新市民·追梦桥”品牌,搭起一座党心连接民心、农民变成市民、贫穷走向富裕的追梦筑梦桥梁;地方政府指导帮助各安置点组建群众演出团队、健身团队、电影放映队等文化志愿队伍,增强社区互动和交流,搬迁群众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明显提升。截至2020年11月底,各地已组织开展感恩教育12361场次、普法教育9280场次、市民意识教育10454场次,搬迁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四是社区治理实现良性互动。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新批复设置街道办事处59个,选举成立居委会441个,居(村)民小组3681个,居(村)民自治工作有序开展;工、青、妇基层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安置区成立基层工会组织821个,妇联组织820个,共青团组织728个、少工委91个,新登记或备案社区社会组织327个,实现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帮扶全覆盖;建立社区警务室367个,其余利用周边原有警务设施覆盖,配备警务人员1194人,实现安置区警务力量全覆盖;治保组织、义务巡逻队、综治中心、调解组织相继建立,平安贵州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提升平安贵州建设水平三年行动方案》,全面推进平安社区建设。

五是党的基层组织全面加强。成立安置区街道党(工)委92个、党总支83个,实现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全覆盖,确保安置点建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近200万人的大搬迁,搬出了脱贫攻坚新成效,贵州省1/3贫困人口通过搬迁实现脱贫,从源头上破解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脱贫难题;搬出了城镇发展新动能,带动全省城镇化率增长5个百分点,从要素上助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搬出了贫困群众新期盼,提前享受到城镇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达98%以上。搬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突破,实施拆旧复垦复绿促进迁出地生态修复,从根源上筑牢生态底线。

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贵州城乡格局、城镇格局和产业格局,下一步,在衔接“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贵州将立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衔接,抓好集中安置区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和社区治理,促进搬迁劳动力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进一步巩固搬迁脱贫成效,实现搬迁群众增收致富和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1
0

附件下载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热门标签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中央1号文件
    • 历届三中全会

    热文

    • 郑士鹏: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制胜关键
    • 胡拥军:推动地方数字经济发展打开新空间
    • 代表委员热议构建新发展格局:促国民经济循环更畅通
    • 京津冀协同发展到2020年目标任务全面顺利完成——专访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